很有意思的一本書,作者首先從華萊士這位鼎鼎大名的博物學家開始,帶出天堂鳥、傘鳥等珍稀鳥類,並介紹當時科研因素而採集大量的鳥類標本,這些標本後來也進入了博物館,保存至今。
同一時期,流行時尚的發展,鮮豔鳥羽成為了當時淑女們必要的行頭裝飾,也使得許多鳥類面臨捕捉壓力,出現生存危機,所幸經過一些人士保育意識的抬頭與鼓吹,各國開始立法限制野生動物交易,這種流行也慢慢不再。
雖然淑女裝羽飾的流行不再,但仍有一股維多利亞時期的羽毛製品流行於玩家之間,那就是羽毛鈎。羽毛鉤想必大多數人都跟我一開始一樣不清楚是甚麼,甚至連長甚麼樣子都難以想像,所幸書籍的一開始有實際彩圖,方便讀者了解羽毛鈎到底長甚麼樣子。一般釣魚,有時會用活餌綁在鉤上吸引魚來咬鉤,但有一類的玩家,魚鉤不用活餌,而是這種羽毛鉤這類的假餌。據玩家說,羽毛鈎可以讓魚以為是落水面的昆蟲,使用這種魚鉤還要有一些技術才行。另外,不同的季節或是要釣不同的魚甚至還要用不同材料綁製成的鉤。羽毛鈎的發展到後期讓人覺得有點與實質功能脫鉤,而成了藝術與玩家的收藏品。由於玩家沉迷於使用特定稀有羽毛所綁製的羽毛鈎,也讓這些羽毛的市場價格不斐。
由於華盛頓公約的設立規範了野生動物的貿易,而羽毛鉤文化對於這些特定鳥羽仍有一定的需求,造成珍稀羽毛的價格不斐,本書的『羽毛賊』愛德溫‧瑞斯特(Edwin Rist)也因此盯上了特陵博物館的鳥類標本館藏。
看完書之後訝異的不只是這樁奇特的竊案,本書的作者也讓人佩服。他並非是名記者,也不是案件相關人士,只是在閒暇之餘聽到這個案件,為了轉移自身工作上的壓力而私下展開的調查。作者多年的收集資料,與相關人士的電郵往來,甚至是面談,足跡不但橫跨了美國洛杉磯、紐澤西州、耶魯大學,還跨海到了英國倫敦和北歐挪威。我們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可從書中吸收到一些科普知識,也如同閱讀偵探小說一般,隨著作者一起抽絲剝繭,揭開這起發生於2009年特陵博物館標本竊案的面紗。蠻佩服這些能把非自身工作上的事情投入到一定程度,還寫成書,甚至是寫得很專業的人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