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311事件將滿3周年,核四議題又成為最近國內的"顯學"
我也曾跟認識的討論我們到底需不需要核四,雙方兩邊持不同的觀點
礙於在網路上對談會受到一些限制,因此我覺得把我的思考邏輯給整理在這邊會比較清楚
龍門電廠也就是俗稱的核四廠,其完工後的裝置容量為2700MW,原本預計林口電廠、協和電廠、核一核二都將於103年後陸續除役,核四則為彌補這些電廠汰換後的電力缺口。(為啥說核四若停建,5年後會限電)
核四即將完工,完工後不用的話馬上損失的就是錢。不單單是蓋廠的3000多億,未來的這些發電量若改用燃氣發電的話,每度電的成本若以3元來算,2700MW發電發一年約可產出200億度的電,乘上3=600億,光是第一年國家就損失了將近4000億左右,往後的每年都還要再花大把的銀子跟國外買燃料,而且燃料的儲存運輸採購等等也是一大問題,若再加上機組不足還要在增建機組或是加蓋電廠的話成本就更高了。
目前很熱門的風力發電機,一支的功率大約為2MW,要取代核四的話1350支還不夠(目前台灣本島沿岸大約接近300支),因為2MW是裝置容量不是時時都可以有這樣的發電量的,風太大或太小都會嚴重影響發電量。只是就算再提高風機的量,電力也是不能大量儲存的,要即發即用。以風力這種不穩定的能量來源,只能當調控,當風力發電量提高,就減少火力的發電量。
天然氣在夏季的高用電量下,目前只能維持一周,若遇到颱風等因素而無法補充的話及會有缺電風險;核能這種相對不需要時常補充燃料(週期18個月)的特性,也使他被歸類為半自主性能源。以98%左右的能源都須進口的台灣來說,核能是有相當好處的。
核能比較被人詬病的問題大概是核廢料吧!但核廢料也如同一般廢棄物或有毒廢棄物,能做好管理便能將對環境的衝擊大大降低。核廢料可分低階核廢料與高階核廢料。低階核廢料指的是核工作人員的衣物、運轉期間產生的廢棄物等,這些的處理沒那麼難。高階廢料(也稱乏燃料)主要是用過的核燃料。一般用過的燃料棒是儲存在核電廠的冷卻水槽內,因為其仍會產生衰變熱和游離輻射,冷卻水槽中的水和硼酸可以達到冷卻與防輻的功能。經過一段冷卻的時間後就可以移出改成乾式儲存,這些若是做好管理是可以十分安全的。乏燃料可以再做運用,只是目前還無法商業利用。[關於核燃料以及核廢料可以看下面這些資料:用過核燃料何去何從?、核廢料的去處、至零方休的革新、三分鐘科學、高階核廢料處理、請君伴我救台灣第二篇由廢料處理談核電安全]
核有核廢料,其它的發電就沒有嗎?
以燃煤發電而言,雖然現在有淨煤技術,但燃煤產生煤渣,以及會排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懸浮微粒(可能含輻射汙染)至大氣中,對環境的污染也十分嚴重
燃氣發電就像先前說的,昂貴,而且一樣有碳排、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排放的問題
風力有低頻噪音的問題,離岸風機也有工程和生態環境的問題
(下面這兩篇有比較仔細的介紹:核能發電已經拯救上百萬人的生命、各種發電方法的利弊得失,我就不多贅訴了)
若一個人的一生所用的電力都是核電的話,所產生出來的核廢料大小小於一罐可樂罐
由此可見,核能算是相對危害小的電力來源
另外就減碳面來看,核能發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是十分稀少的
根據IEA的預估到2050年要達到CO2減量以至氣候變遷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核能占6%的貢獻量,可見要減緩氣候變遷,照目前的趨勢來看,還需要靠增核再搭配其他技術等才做的到。
台灣自己要達到減碳目標的話,核四有10%的貢獻量,沒有核四,目標只會更艱難
關於用電量的問題 ,現在的社會不比以前的社會了,能源的需求逐年提高。照台電的統計,我們的用電量是一年比一年高,其中只有98年往下掉,而那年也是我國經濟最慘淡的一年。另外,若是我們要推捷運或是電動車的話,電力的供給也是十分需要的。可見要減少發電量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福島核災是真的、車諾比核災是真的,但同時氣候變遷也是真的,核電是能夠有效減少碳排的方式之一。核能有風險但也有很大的好處,所以不是應該要想辦法讓他安全而不是去排斥他不是嗎?[補充:看龍門見安心、核四溝通小組演講、電力及核能安全專案小組]
再生能源會是將來的發展方向,但是目前的再生能源還是有很大的限制,有潛力不代表現在能夠用他,在此之前,核能跟火力都還會是台灣相當重要的電力來源。
延伸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