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元1881年,從愛迪生創立了第一座中央發電廠開始,電力成為越來越普遍的能源使用方式

今日,我們的生活可以說是離不開電,家裡眾多的家電要吃電,網際網路伺服器也要電力讓他運作,沒有這些電力我們的世界會產生諸多得不便與問題。

 

但是近幾年科學家發現了氣候變遷與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之間的關係,傳統的火力發電開始倍受質疑,因此風電、光電這些低碳的能源越來越受到重視

兩者的裝置容量大幅成長

 

大家會想,風能跟太陽能不是取之不盡嗎?那為何這些再生能源還會這麼的昂貴

最大的原因是,這些"燃料"雖然免費,但是電力系統不是免費的

同時,再生能源的能源密度低,因此要造更多的發電機才有可能可以發出跟傳統火電、核電同等的電量

台灣鯛民就計算出在理想狀態下,半個台北市大小的太陽能板覆蓋可以等同核四廠的年發電量

 

另一方面,太陽不會永遠閃耀,風,也難以預測

當沒有陽光以及風的時候該怎麼辦呢?要碼能將之前多餘的電儲存起來這時候用(重點是要有多餘的)

要碼就是要多準備能發同等電量的燃氣機組(較能快速升降)

所以到頭來還是需要火力機組的。

目前能將電力大量儲存的方式,就只有透過抽蓄式水力將電能轉成水的重力位能,需要時再利用水位能差來發電

建造水力電廠基本上對環境生態是有巨大影響的,目前台灣的抽蓄式水力電廠就只有日月潭下方的明潭電廠,要增加這部分的話就要再蓋新的水庫或是將部分適合的水庫加裝設備

到頭來,若是為了再生能源而擴建了過多的水庫,影響了生態,豈不是與最初的環保理念背道而馳

 

上邊提到打造再生能源發電需要非常大量的裝置空間

也就是說需要大量的發電裝置、輸配線路與備用設備

這些造就了它的高成本

再生能源發電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是它的時變化量可能十分顯著

這會有甚麼問題呢?

不穩定的發電量會造成電網不穩定,過多或過少都會嚴重影響電網,可能產生大規模的跳電

因此一些歐洲的再生能源大國才會出現負電價的情形,付錢給使用者,希望能提高用電需求

但公司的目的是為了賺錢,最後這些錢還是會從政府補助以及消費者那邊取得吧

 

電,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東西,不管來源方式

電力公司既然是公司就有要賺錢的使命,好讓公司能夠存活,因此以較高成本發出的電可說是不經濟的方式

為了達到一些目的(減碳),而使用政治力介入補助是無可厚非的,但補助不應無所上限,過多的補助只會造成政府的財政負擔罷了,對於產業也不健康

像是日本這幾年已有不少的太陽能電業者倒閉,光電也發生了不少問題

 

由這則新聞─台糖沼氣發電 收購價「無法回本」─可看出端倪,許多被環保人士評論說應該大力推廣很有潛力的再生能源,實際上在市場上不見得是這麼一回事

坊間也有許多再吵再生能源的業者,也是用較高的價格賣電(再生能源收購價)給台電,然後再跟台電買較便宜的電來用,賺取價差。這樣根本就違背了再生能源發展獎勵的初衷

建立基礎需要時間,再生能源的發展不像電腦或積體電路,不會根據摩爾定律,每十八個月速度加快一倍。

能源業的發展需要有科學依據,其次是工程基礎,最後是整體建設

 

 


延伸閱讀:

再生能源再等60年?

經濟學人---如何賠掉5000億歐元

負債驅動的清潔能源

由加州電力危機檢討我國電力自由化政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ad 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