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籍]拖鞋教授的海洋之夢─DIY一條船去環遊世界

筆者當初是在澎湖服兵役的,也因此借這個機會,在澎湖住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對於澎湖的印象大概就是『藍色』吧!好天氣時,放眼望去盡是"澎湖藍"。天是藍的,海也是藍的,天與海的界線,有時不那麼明顯。若能在海邊聽著滔滔的浪聲、吹著徐徐的海風,是很舒服的。常利用假期時,在澎湖各大小島走跳:踏浪、踩砂、浮潛、獨木舟、水肺潛水、抱墩、海釣…等活動,這也是筆者親近海洋最多的時光。

[書籍]拖鞋教授的海洋之夢─DIY一條船去環遊世界(筆者當初在澎湖拍的照片,不用修圖就很藍了)

而回到台灣本島時,親近自然則多以登山為主,海上活動接觸不多。雖然台灣是座海島,我們除了南投縣外,其他的縣市都有一部份是海岸線,但我們的人民感覺起來,普遍對於海的親近並不多。或許是因為我們過往的歷史,海與山皆是管制區,使得很多民眾對於海和山有著一定恐懼,認為很危險,會發生山難、海難等,造成我們對於這些寶貴的自然環境親近不多,親近不多自然對它的感情也就不多。很多人在說台灣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或許這就是對於海的親近不多所造成的。其實親海跟親山一樣,皆要有正確的裝備及知識,才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下,體驗大自然的美好。和台灣本島相比,澎湖似乎是個與海更親近的地方,筆者當時就認識好幾位澎湖當地人甚至是小孩都是水中蛟龍,因為從小便接觸海洋,相對而言就不那麼怕海,在海中浮潛、採集成為生活日常。

最近看了這本《拖鞋教授的海洋之夢:DIY一條船去環遊世界》,就是一本在鼓吹親海,建立海洋文化的好書。拖鞋教授過去曾在海洋大學教書,因為他當時準備在花蓮鹽寮打造他的退休花園,而在鹽寮當地買地後常以夾腳拖的裝扮在那遊走,開始有了拖鞋教授的綽號。拖鞋教授過往也對海洋接觸不深,直到他到夏威夷留學七年時,才開始他的海洋人生,他也希望能藉著這本書,闡述經驗,同時宣達他的海洋理念。像書中拖鞋教授提到:「領海視同國土的一部分,海洋立國的國家應該把舟、車、飛機、火車等是同一樣的交通工具,對於船隻遊艇等海上活動,應該有更人性化的管理。否則,夠資格稱得上海洋立國嗎?台灣很多民眾在『恐海教育』下長大,因為對海洋常識的貧乏,下意識地把海洋汙名化─『大海很危險』、『在海裡很容易淹死』...等。因此製造出更多的恐海族。」

書中也提到:《國家地理雜誌》做過一個很知名的「藍色地帶」(Blue Zone)調查發現,陽光充足或者靠近海洋的國家、地區,人民生活幸福指數普遍較高。這個著名的研究發現住在這些海島地區的人們,至少比其他地方的人多活十年以上,罹患心臟病和癌症的比率也偏低(台灣的數據的話,癌症發生率最低的縣市分別是金門、馬祖、澎湖)。書中就舉位處於地中海東邊的南歐小國賽普勒斯這個人口只有百萬的海島小國為例子。當地人認為生活比生意重要,每周三下午固定是當地的小周末,店家會提早打烊休息。許多民眾會從事海上活動。而賽普勒斯的索馬利更是當中水上活動的重地,當地隨處可見海洋運動中心,政府也耗資擴建遊艇碼頭、培養許多海運選手。『一個國家的海洋運動是否蓬勃,通常與地理條件有關。澳洲、紐西蘭就是帆船運動者的天堂。各種帆船學校、訓練中心、水上俱樂部......多如牛毛,培養出無數好手。學校很多老師平日各自另有職業,都是因為熱愛帆船運動才來航海學校兼課。』

我國常常希望能發展觀光或是一些運動經濟,公部門也砸了些許預算下去,不過或許就像賽普勒斯那樣,要發展這些產業,本質上就該讓本地的國民也覺得好才行。因此,不管是觀光也好或是體育也好,都要成為讓國民喜愛且樂於花錢從事的活動,才能真的將這產業給帶大,進而吸引外國人來參與,而不是做一些治標不治本的事情。這本拖鞋教授值得關心台灣發展的民眾花點時間來閱讀一番。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海洋文化 冒險精神
    全站熱搜

    Read 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