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近年來因為”生不如死”,總人口數逐年減少,進而引發關心會成為國安問題,但就我來看人口總數的減少是問題也不是問題

台灣人口的現況與未來

依據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24年10月公告的人口推估報告中可以看到,在三種不同出生率的情境下,到了2070年台灣的人口總數約在1400餘萬至1600萬人之間,而且屆時工作年齡人口將不到總人口數的七成,其中高齡工作人口將佔全工作年齡人口超過一半,人口高齡化是不可擋的趨勢。

 

圖片1.jpg

圖一、2070年人口金字塔

該份報告中所推估出來2070年的人口金字塔如圖一所示,可以明顯看到是呈現一個類似倒金字塔的樣子,老年人口比例升高,而青壯年及幼年人口則在降低。其實人口老年化不僅是我國,而是全球先進國家的趨勢。

國家別

中華民國

日本

韓國

美國

英國

德國

法國

義大利

2022年

17.6

29.0

17.7

17.2

18.8

22.1

21.2

24.0

2070年

46.5

38.7

47.5

26.3

26.6

28.8

29.4

33.8

說明:2022年為各國實際值,2070年為推估值

圖二、主要國家老年人口占比(中推估)

從同一份報告裡,顯示50年後,諸多先進國家的老年人口皆會超過1/4,而台灣跟韓國又更加嚴峻的到達接近一半的老年人口。

養不起的未來

會擔憂人口減少的說法是因為以工作年齡人口來看,人口老化後未來青壯年人口的壓力是大的,因為青壯年人口的比例降低,而他們所要養的老年人口和幼年人口卻是增加的。不過現今的科技日益發達,實際上能夠有生產力的年齡層早已不僅是目前計算工作年齡的14~65歲了,很多東西都逐漸被自動化機械或AI所取代,青壯年還要擔心失業呢!!而且老年人口也還有儲蓄,再配合合宜的政策與科技,我覺得人口老化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環境乘載力

永續發展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如果要靠一個不斷成長才能維持住的組織我是看不出永續在哪裡。每年全球足跡網絡 (Global Fooprint Network)都會公告當年度的「地球超載日」,表示在這一天,人類的資源消耗超過了地球當年度再生這些資源的能力。而近年來的地球超載日,除了COVID19開始全球肆虐的2020年比較晚在8月22日外,其餘年度大多都在8月1日前後幾天就到了,顯示人類對於自然資源的需求早就超過了其再生的能力。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地球超載日

8/2

8/1

7/29

8/22

7/29

7/28

8/2

8/1

圖三、近年來的地球超載日

若從工程師的角度來看人類對於自然資源的需求量,並把它公式化,我想應該可以長這樣子

F=P*S*R

人類對於自然資源的消耗=人口數*平均每人享用的服務*每個服務平均消耗的自然資源量

由上面的公式我們可以看出來要減緩自然資源的消耗,有三個關鍵因子:人口數、需求服務量、單位服務的資源消耗量。而人類文明的發展無疑是朝讓人們過上好日子的方向來走,因此解方就只剩下提升能資源效率以及降低人口數了。

人口數的減少似乎才是環境議題的解方

無論是糧食生產或是各類用品的生產都是逐漸朝著自動化生產前進,藉由機械的協助,現在很多製造領域得以用較少的人就達到以前的生產規模或更甚之。而且人口的降低也代表著需求的降低,假若單位人力要服務的人數不便,所需要的單位人力亦會隨著人口總數的減少而降低需求。因此我認為,「生不如死」並不是個大問題,反而是當今面臨環境乘載力問題的解方。

 


延伸閱讀

人口臨界點可能在2030年到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ad It 的頭像
    Read It

    藍天使‧綠蠹魚

    Read 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