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探小說發展至今已經有接近二百年的歷史了,而從過去的發展來看,福爾摩斯可說是最成功的角色之一。

福爾摩斯這四個字可說是神探的代表,他敏銳的觀察力以及推理能力非常人所及。華生就常常驚訝福爾摩斯怎麼知道的。

不過福爾摩斯這種神探的"功力"也受到了一些吐槽。他觀察到了一些細節,做出合理的推理,但是事實就真的是如此嗎?倒也未必吧!

美國知名小說家傑佛瑞迪佛(Jeffery Deaver)就曾在他的小說裡面揶揄了福爾摩斯一番。在一篇短篇小說中,福爾摩斯照往常的注意到了一些小細節,但是他卻做出了錯誤的推論。

此外,班特萊(E.C. Bentley)的經典名著《褚蘭特的最後一案》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書中最後也是來個幾轉,凸顯邏輯上合理卻非真相的思考盲點。

安東尼‧柏克萊(Anthony Berkeley)的《毒巧克力命案》更進一步的在一個命案中,由六位不同的人士,就已知的事實再加上一些額外查到的線索,進行了六次推理,每次都推翻了前一個看似合理的答案。

 

合理,但是不一定是事實。

 

現今,網路資訊發達,大家可以看到更多資訊了,但同時,流言也可以傳的更快了。這些資訊看似合理,但是是真的嗎?我想這是我們要練習去懷疑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ad 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