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梅迪奇效應」?簡單的說就是兩個不同領域的人或想法結合在一起,進而產生出新的構想或產品
梅迪奇效應一詞可溯至文藝復興時期。梅迪奇是佛羅倫斯的銀行家族,由於這個家族和另外幾個家族的資助與努力,造成了眾多不同背景的人士匯聚佛羅倫斯,在這裡彼此交會、學習,使得這個城市成為創意博發的中心。
由上介紹可知,梅迪奇效應的誕生,需要將不同領域產生結合,這結合為何會發生呢?
幾個主要的原因:
1.人口流動
2.科技整合
3.電腦提升
所以工具的進步,以及人才的交流,往往可以產生出新的構想,創新就是如此而來。
但是交流一定可以產生新的創意嗎?
到也不一定,畢竟將觀念融會貫通,產生一件新的東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有"異場域"的碰撞不見得會產生新的構思,但是沒有,梅迪奇效應也不會產生
要有創新,最好能將不同領域的人放在一起腦力激盪,而且要讓他多產
多產不見得都是產生好的成果,最差跟最好的皆會有
透過多產這個過程得到大量的創意,再評估其中較佳的構思,去執行
創新就是這麼開始地
在創新的同時,也要記得留退路,且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調整計畫,不可能一開始的構思就盡善盡美,要一邊修正一邊朝預期的目標邁進
"創新"很吸引人,要解決新問題、要提升競爭力都需要創新
但是創新也很不容易,因此為了激發創新,可能會產生出一些獎勵的手段,最常見地,像是舉辦有獎金的比賽。
在有明確目標的任務時,獎勵是有效的,但是在產生出一些可以說是天外飛來的新構想時,獎勵可能會成為一種阻礙
知名小說家,史蒂芬金就曾說過:「錢很好,但在推動創意活動時,最好的方法事不要太重視錢,錢會妨礙整個過程。」
想要創新,需要給他一個動力去產生
異場域碰撞可產生環境來誕生創意,但既有價值網路會阻礙異場域碰撞,也就是俗稱的舒適圈
此時,脫離依賴鏈(但不必疏遠舊網路),或產生準備戰鬥的這種心態變成了必要
提供一點外部的刺激,來催化創新的誕生
一般人會害怕離開舒適圈去創新,除了怕風險,也怕失敗了會沒面子
展望理論提及:我們不是那麼討厭不確定,而是害怕損失
大部分人寧可輕鬆過日子,不願冒著喪失既有成就的風險
但不去創新,也是一種風險
沒有進步是一種沉沒成本,當世界都在進步的時候,沒有進步,就是被淘汰
未來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