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於疫情的因素,電影產業大多停擺,電影院空著不放電影就是虧錢,於是不少舊片紛紛復刻。前陣子去看了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於2000年上映的電影『記憶拼圖』。諾蘭的電影裡總是根植著哲學、社會學和倫理學概念,探索人性、道德、時間結構、記憶和認知的多變,因此電影裡面總是有許多值得觀影者陳思、討論的地方,但又不是那種枯燥的說教片,因此他的電影票房總是熱賣。

ekOMvSUm7vAXpxgt9XBy-504x720.jpg

劇情概述─
雷納·薛爾比,一名保險公司理賠部的傑出稽查員,常常能揪出詐保案件,與嬌妻過著平淡而幸福的生活,在普通的一個夜晚,他發現嬌妻被兩名歹徒姦殺,雖然其中一名歹徒當場死於薛爾比槍下,但另一名歹徒痛毆薛爾比頭部後逃逸無蹤,導致薛爾比發生了順進性失憶症,警方給的破案報告中,也有十二頁被不明人士撕毀,薛爾比只掌握了兇手名為「John G」,他因為記憶力減弱,腦海中每次只能留下數分鐘的回憶,為了要報殺妻之仇,殺死逍遙法外的「John G」,薛爾比扮演起了偵探,用拍立得照片、字條與刺青,時時刻刻記下「John G」的線索,過程中薛爾比也遇到了兩位幫忙緝凶的好朋友,分別是女酒保娜塔麗與便衣刑警泰迪,但此時薛爾比卻有一種直覺,好友似乎也與他愛妻的命案有關......(節錄自維基百科)

 

記憶拼圖是20年前的電影了,片頭一開始以回放的方式呈現主角槍殺了一個人,除了告訴觀眾結局外,也在訴說這是一部不按時間軸順序的電影。電影就如同他的名字“拼圖”一般,劇情是由片段片段所銜接而成,而故事的時間軸也是一段一段地呈現,並沒有完全照先後順序,慢慢地拼湊出完整的故事。在拼圖未完整拼出來之前,觀眾所以為的可能不是真實的結果。

記憶對於人們是很重要的,我們靠著記憶工作、靠著記憶生活,當你下一秒鐘突然發現自己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對於自己為什麼會在這裡全然不知,周遭的人都是生面孔,這感覺鐵定是恐懼的,更甚者你不知道其他人說的話是不是真的,會不會有人想害你,像小說《別相信任何人》就是這類的故事。而且無法產生新的記憶也就意味的無法學習新的技能,在這科技日益變新的時代,無法學習新技能基本上也很難以找到工作來餬口。除了記憶以外人們活著也是需要有一個目標,有些人是為了挑戰自我,像各類運動員;也有人希望能夠行遍天下,嘗盡天下美食、賞盡天下美景。記憶是歷史,目標是未來,像雷納的過往完全停留在他妻子遇害那天,未來的目標僅剩替妻子報仇,當他血刃真兇之後他很快就會忘記這件事情了,繼續在尋找殺妻兇手的輪迴中,或許他就是需要這樣的目標才能活下去,也因此他才會在殺死真兇後滅掉他完成的證據,讓自己繼續在這個輪圈裡吧!

 

另外補充一下,故事中的主人翁由於腦傷,使得他無法產生新的記憶,只能活在過去中,現實中真的有這樣的例子。這是大腦中一塊叫做「海馬迴」(hippocampus)的區域受損,這區受損的患者,大腦再也無法建立新的長期記憶,或是學習新知識。對這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科學史上被研究最透徹的一顆人腦 H.M.─海馬迴與記憶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記憶拼圖影評
    全站熱搜

    Read 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